查看原文
其他

微论神聊‖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城市变迁/从合浦到北海

黄南津 自然微论坛 2021-02-01

开聊了

2019年5月16日,《自然微论坛》在微信群举办第94场“微论神聊”活动,由广西大学教授黄南津主聊“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城市变迁:从合浦到北海”。主持人:王东辉。



黄南津

广西大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和文献学,包括语言研究、工具书编纂、广西与东南亚历史文化研究以及民族、地方古籍整理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词汇文字研究”,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广西社科项目“北海市老城区及周边乡镇老街历史文化研究”、“方块壮字形声字研究”等。主持校注或编撰的著作有《梅庄杂著》、《赵柏岩集》、《〈南征录〉、〈广右战功录〉、〈西南纪事〉校注》、《百寿图考释》、《永福石刻》、《东南亚古国资料校勘及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主持人:王东辉


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的兴起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分别向世界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这两份倡议现在通常合称为“一带一路”。


从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历史回顾,做了许多研究。我们今晚主要讨论的是海上丝绸之路,下面我们来看对这条海上通道最早的历史记载: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1);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2);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3);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4)。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5),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6)、奇石异物,赉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耦(7),为蛮夷贾船,转致送之。亦利交易,剽杀人(8)。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9)。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燿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10),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己程不国(11),汉之译使自此还矣(12)。”《汉书 地理志》


这段记载中,涉及汉朝属地的地名有日南,郡名,辖境在今越南中南部。徐闻:县名,地点在现在广东徐闻县。合浦:郡名和县名。合浦郡辖境约当今广西北海市、钦州市及玉林市一部分,广东湛江市及新兴、恩平等县。郡治在合浦县。


        ▲合浦、日南郡地图


所涉及的国家有:

(1)都元国:地点无考。(2)邑卢没国:古国名。古地或以为在今缅甸勃固附近。(3)谌离国: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4)夫甘都卢国: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5)黄支国: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印度马德拉斯西南的康契普腊姆附近,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亚齐附近。(6)璧流离:宝石名。流离,即琉璃。(7)廪:给也。为耦(偶):为同伴。(8)剽:抢劫。(9)否者:否则。(10) 皮宗:古地名。故址有数说:(1)在今新加坡西面的皮散岛;(2)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部宽但河口的皮散岛;(3)在今苏门答腊岛北部;(4)在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的帕克强河口。为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要地。(11)已程不国: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印度半岛南部;或以为在今斯里兰卡。(12)译使:翻译使者。


从这段记载里可以看到,当时航海已经能到达现在的印度半岛,但海上航行速度非常慢,到印度半岛需要十个月以上的时间。而航行的目的是商业,也就是用金饼、丝绸去购买或交换玻璃制品、珍珠宝石等奢侈品。沿途到达的国家会给与一些帮助。我们的航海者是招募参加的,还带有翻译人员。航行非常艰苦,途中会遇上自然界的风浪,还有强盗。这条航道的通商物资,再经过转运,一直传播到埃及、罗马等地。


这条海上贸易通道的开辟,是从秦始皇开辟岭南开始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了五十万大军进攻并占领了当时西瓯、骆越拥有的的岭南和现在越南部分区域,设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由于军事需要,开凿建设了著名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这样,形成了从灵渠经桂江(漓水)出浔江,抵达苍梧(今梧州),入绣江(又称北流江),换乘车马再进入南流江,到达合浦的水陆交通通道。西瓯、骆越都是属于百越族群里的分支,他们有着悠久的航行传统:


▲羽人划船图

 

从这张铜鼓上的羽人划船图,我们就可以感知西瓯、骆越族群的航行传统。

 

在建立郡县之后,航海传统与技能就和中原所渴望得到的珍珠宝石及各种香料的愿望结合起来,催生了海上的贸易通道。这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于是,现在的广西合浦和广东徐闻就成为了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

 

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除了简略的历史记载之外,还有丰富的考古证据,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的合浦古汉墓群,分布有四千七百多座汉墓,其中地上封土堆汉墓就有1200多座。曾出土了铜凤灯等一万多件文物精品,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汉墓群。汉墓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的异国舶来品:


▲金饼


▲蓝色玻璃杯


▲海蓝宝石水晶


▲汉代波斯陶壶


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就可以推想当时的贸易规模与物品:

 

玻璃器经检测既有钾硅玻璃,也有我国中原地区产的铅钡玻璃,还有一些产于西方的钠钙玻璃,表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舶来品传入的同时,生产技术也传进来了,合浦的匠人们学会了用本地原料制作玻璃器。

 

陶壶是国内发现唯一的汉代波斯陶壶,合浦及岭南都没有出产水晶、玛瑙和琥珀的记载,海蓝宝石多出自西亚海底,显然是舶来品。

 

位于南流江口的合浦,就这样成为了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也成为了当时该地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

 

而主要成因起码有以下几个:

1.灵渠开凿形成了从合浦到长江水系的水陆通道。

2.西瓯、骆越的航海传统与技能得到中原移民的利用及发展。而水平不高的航海技术和船舶,只能沿海航行,航速极慢,抗风险能力很低,需要在尽可能近的港口以结束航行,进入商品交换环节。

3.双方所能提供的商品有稀缺性,有社会需求。


合浦城市的转型

西汉时期,合浦作为当地的中心城市,除了政权功能外,另外就是中心港口功能。但这个功能很快就就被取代了。

 

随着航海技术和船舶制造技术的改进,也随着商业趋向更为繁华的中心城市的需要,到了东汉后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番禺(今广州)逐渐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港口。合浦转型为著名的珍珠产地和聚散地。

 

可能大家对合浦的印象,最早是来自一个著名的典故——合浦珠还。

 

《后汉书·孟尝传》记载,靠近合浦的海里本来出产珍珠,由于太守贪财,求索无厌,珍珠迁徙到了交阯。孟尝来当合浦太守,革除弊政,保护资源,珍珠又回到了合浦。

 

从这个典故我们就知道了,东汉时期,合浦就已经是主要的珍珠产地,当地百姓通过采集珍珠谋生。

 

从汉代开始,合浦就开始了珍珠主要产地的定位。这一定位延续了一千多年。

 

初期的珍珠采集方式,其一是在海滩捡拾贝类,其二是由潜水者深潜到海底捕捞珍珠贝。为了潜得更深,还在潜水人身上绑上石块等重物,往往导致潜水者死亡。

 

如《南史》记载:“于海镇募兵能采珠者二千人,号媚川都。每以石缒索系兵足入海五、七百尺,多溺死”。

 

明代《天工开物》记载了改进过的深潜采珠方法:“凡采珠舶,其制视他舟横阔而圆,多载草荐于上,经过水漩,则掷荐投之,舟乃无恙。舟中以长绳系没人腰,携篮投水。凡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其本缺处,对掩没人口鼻,令舒透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极深者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气逼则撼绳,其上急提引上,无命者或葬鱼腹。


▲潜水采珠图


这种采珠方法是以绳系腰,手提篮子潜水。潜水者把一个锡制的弯型空管扣在口和鼻上,以便在水中可换几口气,延长采珠时间,还增加了防护设备:用熟牛皮包住耳朵和脖子部分,抵挡水压。但停留的时间、发挥的作用还是相当有限的。

 

由于人力潜水效率低下和危险,后来又发展出用铁耙、网兜等方法从海底捞取珠贝的方法。

 

明清以来,珍珠捕捞的主要区域越来越集中到合浦沿海一带,这个区域就是现在的铁山港海域。

 

随着南流江的不断积累砂石,海岸线外移,自然条件和区域条件的变迁,使合浦港口功能越来越弱。朝廷派驻兵员守卫的主要是珍珠产区和防倭、防海盗。


北海城市产生和兴起

南流江的冲积作用,形成了富饶的博白平原和合浦平原,同时,也带来了河道日渐淤浅,河口不断外移的后果,最终是造成港口报废迁徙。《广西通志·自然地理志》:“……在历史上合浦港(即三汊港)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但因南流江三角洲外延迅速,河道淤浅而报废。该港现在离海边已4公里左右(南流江三角洲平均淤进速度每年平均1. 6米)。”

 

珠贝自然资源于明代中晚期已呈衰减,至清朝康熙、乾隆期间则告衰竭。因而清朝除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和乾隆十六年(1751年)有过两次不成功的采珠外,就再也不进行大规模采珠活动。采珠业的萎缩令珠民面临生存危机,他们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即以采珠为主业转向以渔盐农耕为主业。这样,他们的居留也就不再受珠池海域的限制,而可以选择更适宜渔业的地区。

 

这样,在面向更广阔的大海建立新的居民区和港口就有了更大的驱动力。北海也逐渐取代了合浦。

 

北海从居民点到港口,大致有这么几个形成阶段: 

1. 乾隆年间(1736-1795)形成村落。

2. 约在嘉庆年间(1796-1820)形成交易点。

3. 道光中年(约1830-1840)形成为渔民提供生产、生活用品的简单集市。此后,逐渐形成商港雏形。

4. 道光末、咸丰初,本来沿西江航道往来的广西及云贵货流改由北海进出,使北海迅速成为西南大通道的出口,珠场巡检司于咸丰五年(1855)移驻北海,以加强对市埠的管理。

 5. 光绪二年(1876年),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签订,北海成为指定的对外通商口岸。

 

这五个阶段中,前三个阶段是从村庄到简单集市的阶段,居民不多,商业活动规模较小,而且没有设立较高等级的行政驻在机构,只能算是初期发展阶段,尚未达成城市规模。

 

第四阶段在咸丰初年,西江上的战火,迫使货流改至北海进出,北海因而迅速崛起,成为大西南出海的主要口岸。咸丰五年(1855年)珠场巡检司由南康迁至北海,北海首次有较高级别行政机构常驻。有成规模的商业活动,有较多的常住非农业人口,有较高级别政府机构驻扎,这些因素表明北海至此已脱离乡村集市而进入城市行列。

 

第五阶段是被迫对外开放的阶段,其时北海已经有较大的商业活动规模,日渐成为北部湾畔的繁盛之区。其时已可确凿无疑地认定为城市。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1876年,英国借口‘马嘉理案件’威胁清政府签订中英《烟台条约》,北海被辟为新的通商口岸。英、法、德、葡、奥、日、美等国纷纷而来,相继在此设领事馆、商行,建立教会、医院、学校等。北海出现了大批西洋建筑,这是中国近代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在北海的缩影与具体反映。据统计,在北海共有8个国家设立领事馆,还建立了洋行、信馆、教堂、医院、育婴堂、学校等机构,作为国家进出口的海关,也被英国人执掌。这种在强权威逼之下的“开放”,并非我国人民之愿,丧权辱国之痛,铸刻在一幢幢现在仍在北海大地的西洋建筑上。它们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毋忘国耻,奋发图强!


▲北海英国领事馆


我们曾对北海现存老城区做过这样的归纳:

 

这是一个没有城墙的老城、一个因贸易兴起的老城、一个外来人聚积起来的老城、一个浓缩中国近代史的老城。


现在的北海市也如同我们国家的城市一样,在蓬勃发展。原来作为合浦珍珠主要产地的大海湾,现在正在建设北部湾畔的深水良港——铁山港。




苏东坡被贬海南岛,获赦免后,从海南岛乘船经过徐闻,到达合浦,小住了一段时间,留下了许多诗歌。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历程中,祖祖辈辈都不畏险阻,坚忍前行,当我们坚持下来,总会看到“苦雨终风也解晴”、“天容海色本澄清”。前辈能做到,我相信,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也能做到。


自然微课相关链接

+

 

微论神聊‖“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

微论神聊‖“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二)

微论神聊‖人生福寿古难逢/福寿文化略探

微论神聊‖世界地球日/谈谈广西地质遗迹美景

微论神聊‖关于徽州文化的那些事儿

微论神聊‖村庄里的二十四节气

微论神聊‖八百里加急/中国古代的驿站

微论神聊‖春节来了/话说中国年

微论神聊‖语音直播/繁繁简简说汉字

微论神聊‖寻找文心/喧嚣时代的阅读操练

微论神聊‖35期/最是书香能致远


欢迎加入自然微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